导航
特藏
最新
合作机构
数字化认证单位
版权声明
公文模板
标准规范
会议资料
培训资料
OpenAPI对接
项目背景
愿景与使命
组织人员
共建共享单位
年度报告
加入我们
捐赠
应用
在建项目
中文简体
NEWS
10月20日至23日,高校图书馆东亚文献国际合作工作会议在深圳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山大学图书馆主办,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40余位国内外高校图书馆馆长和专家学者参会。 会上,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晨作《基于特藏的大资源建设》的主题报告。他向与会者介绍了CADAL项目二十余年来在海量资源数字化、特藏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并以“智海”系列大模型与“敦煌文化大模型”项目为例,提出CADAL将多措并举盘活自有资源,开放数据宝库,联合各界专家共建垂直学科知识库,为垂直领域模型提供专业知识与数据,并号召多方联合共建中文大资源,为大模型赋能下的创新研究和产业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此次会议围绕“数智时代的东亚文献建设、开发与共享”主题,深入探讨了实质性合作项目,在促进东亚文献多源融合,构建开放合作平台,推动数字化时代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东亚文明的传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世纪初,CADAL项目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率先提出数字化人类1%的知识,带领中国数字图书馆事业走在了世界前沿。如今,在AI大模型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经过二十余年积淀、拥有海量资源宝库的CADAL正在努力把握机遇,勇立潮头,探索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转型之路。 2022年11月ChatGPT横空出世,在全球掀起了人工智能新浪潮,开启了AIGC新纪元。国内外大模型产品百花齐放、千“模”竞发。大模型时代,数据已成为新的生产资料,AI成为新的生产力。拥有海量高质量语料资源的CADAL吸引了多家科技公司前来洽谈合作。 CADAL项目管理中心主任潘云鹤院士在报告中曾指出“AI将走向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未来的研究趋势将聚焦于知识、数据和大模型融合方式”,中心副主任庄越挺教授也曾在“探索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下的智能服务”报告中指出“近来的研究趋势是数据驱动和知识引导相结合,让知识和大模型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知识的作用”。 在这一方针指引下,CADAL召开了“大模型背景下的大资源建设和共享”学术研讨会,提出“共建标准、可信、开放的中文大资源”倡议,以期为教学科研、学术/产业大模型训练提供可靠的中文知识和中华逻辑,为AI时代的文化传承构建最坚实的中文资源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CADAL开始探索如何盘活海量资源,开放数据宝库,与学科专家共建垂直学科知识库,为垂直领域模型提供专业知识与数据。初步尝试与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吴飞教授团队合作,为司法领域大模型“智海·录问”提供部分数据支撑,并正在与浙江大学来茂德教授团队筹划建设病理大模型。近日,CADAL项目管理中心牵头,邀请图书馆界、历史学界、计算机界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基于已有技术,依托CADAL资源,建设近代人物大模型。 AIforScience已成为一种新的科研范式,AI+X正在带来无限可能。“共建共享”已迎来新的时代命题,我们诚邀各界有识之士共谋AI+领域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开启共建数字未来新篇章。
10月10日下午,共建中国近代名人数据大模型研讨会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古籍馆蒋研中心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CADAL项目管理中心牵头,邀请复旦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龙向洋、浙江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红民、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圣宇老师和张钰清博士四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探讨如何建设近代人物大模型,并研究其可达成的应用场景。 张圣宇讲解了吴飞教授团队在人工智能语言大模型和专业大模型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演示了教育领域大模型“智海·三乐”和司法领域大模型“智海·录问”的应用效果。张钰清则介绍了吴飞教授团队在数字敦煌大模型方面的实践成果及其众多应用场景。在对现有技术基础和成果案例进行展示后,与会专家基于已有技术和实践案例,围绕近代人物大模型建设的目标、定位、开发难点、应用场景展开讨论,并就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达成了初步共识。
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第六分会场“数字人文+OPENGLAM:大模型背景下的大资源建设和共享”于9月15日上午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顺利召开。会议由CADAL项目管理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主办,来自博物馆界、人文学界、音乐学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组成本次年会“最跨界会场”,共同探讨大模型时代如何汇集多模态多学科多机构数据,共建标准、可信、开放的大资源。会议由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黄晨主持。 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教授在《云起云冈:数字云冈和云冈学研究》中分享了云冈石窟的文物数字化技术,同时辩证地分析了数字化对于文物古迹的影响。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孙红杰教授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古籍诗篇的数字化赋能与活态化传承》中提出GLAM机构中缺失声音记忆,AI时代的技术革新为“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古老文化记忆提供了修复、保存、展示、传播的新契机,并展示了利用生成式AI所做的一些探索和实践。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王军教授在《大模型时代的智能文献学》中以“吾与点知识图谱生成平台”与“古文献溯源分析平台”为主要分享案例,详细地介绍了如何在大模型和AI技术支撑下实现文献细粒度的智能知识加工和基于文本内容的溯源分析。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在《OpenGLAM概念下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字人文研究的思考》中以“胡衡/朝衡”为例,提出数字人文数据同物理、化学、矿物、植物、动物等等类目的标定数据有着明显的不同,数字浪潮参与者必须思考如何对“人工智能”进行数字人文研究的标的确准问题,让人文数据更准确、更有效。 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秘书长金佳丽在《小特藏与大资源:OPENGLAM视域下的CADAL实践》中指出大模型时代的数据孤岛问题和高质量中文语料缺失问题,对此,CADAL项目一方面多措并举,盘活自有的海量资源,另一方面发出倡议,号召多力合作,共建标准、可信、开放的中文大资源,为教学科研、学术/产业大模型训练提供可靠的中文知识和中华逻辑,为AI时代的文化传承构建最坚实的中文资源基础设施。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大学图书馆、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肖珑、浙江大学出版社总经理金更达先后围绕数字人文、OpenGLAM和共建大资源三个关键词分享了经验和见解,为与会者提供了新视角、打开了新视野。此外,会议还就数字人文的边界、特藏库建设思路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2023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将于9月14日至17日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由CADAL项目管理中心联合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主办的第6分会场将于9月15日9:00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C303举办,欢迎图书馆界同仁莅临会场,共襄盛举! 数字人文+OPENGLAM:大模型背景下的大资源建设和共享 主办 CADAL项目管理中心、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山西数字人文研究院 概要 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模型技术拉开了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序幕,必将引发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变革,也给图书馆建设带来机遇和挑战。大模型背后是大数据,本分会场将以“数字人文+OpenGLAM”为主题,以开放性、多样化的视角,探讨如何汇集多模态的数据资源,形成人文领域的“大资源”,从而支持大规模、跨学科、深度语义化的数字人文研究和数字文化项目打造,以期紧跟时代步伐,回应当下热点与重点关切话题,创造多方沟通交流的学术会议平台,在赓续中华文明、培育文化自信、深入推动我国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贡献力量。 主持人 黄晨 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研究馆员 第一部分:论坛发言 云起云冈:数字云冈与云冈学研究 杭侃 云冈研究院院长、教授 大模型时代的智能文献学 王军 北京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探索与实践 孙红杰 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 OpenGLAM概念下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数字人文研究的思考 阎焰 深圳望野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小特藏与大资源:OPENGLAM视域下的CADAL实践 金佳丽 CADAL项目管理中心副秘书长、馆员 第二部分:圆桌讨论 注:具体活动信息以现场为准。
2023年8月17日下午,CADAL项目2023年度子项目申报立项答辩会召开,来自广州国家版本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宁波大学图书馆的5位专家组成专家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质询、评审。 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质询△ 根据《关于自主申报2023年度CADAL项目子课题的通知》要求,截至2023年6月30日,CADAL项目管理中心共收到来自14所高校的17个申请项目,共计316.843万元,其中包括资源类子项目7个,技术类子项目1个,服务类子项目9个。本次会议对资源类、技术类子项目进行立项答辩,服务类不参与此次答辩。 本次会议以线上汇报,线下评审的形式,对本次申报的8个资源类、技术类子项目进行立项答辩。各子项目申报汇报人通过线上会议参与答辩,汇报了项目建设目标、建设方案以及相关的经费预算等内容。 广州国家版本馆副馆长钱国富担任专家组组长并主持会议。专家们经过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和现场质询,从资源本身的稀缺性、对高校科研产生的效益性、项目经费预算的合理性以及CADAL长远发展等角度进行评审,提出了相关意见。 接下来,CADAL项目管理中心将结合专家组意见,本着“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择优、择需确定年度支持项目,丰富CADAL特藏资源,提升资源服务能力,夯实中国高等教育文献服务保障体系,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为了更好地推进CADAL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提升CADAL服务效能,2023年8月17日,CADAL项目管理中心召开了“CADAL资源应用研讨会”,集思广益,共同为文献保障服务未来发展谋划蓝图。 今年上半年,CADAL特藏通用建设平台的发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吸引了百余家图书馆踊跃参与培训与试用。同时,由CADAL项目管理中心参与发起的数字知识服务联盟,自成立以来积极推进电子书联合采购的合作进度,目前联盟签约出版社已有近百家,意向加入联盟的图书馆超过40家。 为了更好地为数字知识服务联盟成员馆提供文献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CADAL特藏通用建设平台功能,会议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图书馆、广州国家版本馆、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宁波大学图书馆、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以及浙江大学图书馆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数字知识服务联盟文献保障体系建设、CADAL通用型特藏库发布平台后续建设等方案进行论证和研讨,提出下一步完善的建议。 杭州麦达电子有限公司汇报CADAL文献保障服务建设方案△ 会上,专家们从宏观设计、用户需求、实践应用、行业生态等方面出发,提出了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建设性的意见,开拓了通用型特藏库发布平台建设思路,为联盟未来实现更广泛的数字知识服务、全域性的文献传递服务提供了有益意见。 下一步,CADAL项目管理中心将根据专家建议,对初步方案进行完善和改进,以期更好地激发各机构特藏资源新活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以及人类的文明繁荣和共同利益做出贡献。
为了帮助图书馆更好地满足读者的多元需求,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委员会组织了大规模图书馆用户需求和用户服务调查,以了解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期待和体验,携手各级各类图书馆共筑中国未来的图书馆服务。 欢迎读者朋友们积极填写问卷,告诉我们您对图书馆服务的期待和体验,以便我们更好地规划图书馆未来服务!请您扫描海报二维码填写问卷。我们会妥善保存好您的答卷,保护您的个人信息,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支持与合作!